科技前沿
乳酸乙酯改善酒精相关性肝病的新机制:通过诱导FGF21抑制肝脏脂质合成
2024-12-17 09:34  点击:4
 近日,由天津科技大学张翠英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员、郎酒公司张亚东工程师以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万沁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该研究题为“Ethyl Lactate Ameliorates Hepatic Steatosis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Injury in Alcohol-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by Induc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首次揭示了小分子化合物乳酸乙酯(Ethyl Lactate)对酒精相关性肝病(Alcohol-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ALD)的治疗潜力及其作用机制。
 
肝脏脂质代谢涉及一系列复杂过程,这些过程调控着肝脏内部脂质库的流入和流出。长期饮酒会激活从头脂肪生成(de novo lipogenesis),即新合成脂肪酸的过程,这是导致酒精相关性脂肪肝(ASL)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脂肪生成受转录因子SREBP-1控制,后者负责调节限速脂肪生成酶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
 
在ALD患者中,mTORC1信号通路被酒精激活,并通过促进SREBP-1来增加脂肪生成;同时,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SIRT1则被酒精抑制。当肝脏中的SIRT1水平降低时,mTORC1活性增强,从而加速了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因此,抑制肝脏脂肪酸合成可能成为治疗ALD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蒸馏酒,例如威士忌、白兰地、白酒、朗姆酒和伏特加,因其高酒精含量而被认为是增加ALD风险的因素之一。除了乙醇外,蒸馏酒还含有丰富的非乙醇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等,这些物质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风味特征。然而,关于蒸馏酒中的非乙醇成分是否影响ALD发病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析了五种典型蒸馏酒——威士忌、白兰地、白酒、朗姆酒和伏特加,鉴定了40种非乙醇物质,并将其中13种含量较高的定义为蒸馏酒的代表性非乙醇物质。随后,研究人员使用慢性酒精喂养的小鼠模型进行实验,模拟人类ALD的病理特征,以探讨这些非乙醇成分的作用。
 
研究发现,乳酸乙酯作为一种重要的蒸馏酒非乙醇成分,能够显著改善ALD的症状。具体而言,乳酸乙酯通过上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的表达,有效抑制了酒精诱导的肝脏脂质合成,进而减轻了肝脏脂肪变性和急性慢性肝损伤的程度。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乳酸乙酯在ALD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开发新的临床防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这项研究强调了乳酸乙酯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重要性,它可以通过调节FGF21信号通路来对抗ALD的发展,这为未来针对ALD和其他相关肝脏疾病的药物研发开辟了新的方向。此外,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应当进一步关注酒精饮料中非乙醇成分对人体健康的综合影响。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