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饮食铜摄入与周围神经病变的U型非线性关系
2024-11-06 09:29  点击:6
  近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探讨了饮食铜摄入与一般成人群体中周围神经病变(PN)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铜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能增加周围神经病变风险。
 
  研究背景
周围神经病变(P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细胞代谢、抗氧化反应和神经传导。然而,铜摄入量与PN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
 
 研究设计
- **研究对象**:7122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3.99岁,年龄范围为40至98岁。
- **数据来源**: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 **PN诊断**:1242名参与者被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PN组平均年龄为63.71岁,显著高于非PN组(55.93岁)。
 
  研究结果
- **PN与年龄**:PN的发生率在高BMI(肥胖)、低白蛋白水平以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个体中更为明显,表明年龄和代谢综合征相关风险因素与PN的发生密切相关。
- **U型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饮食铜摄入与PN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拐点位于0.889 mg/d。
  - **铜摄入不足**:当饮食铜摄入低于0.889 mg/d时,随着铜摄入量增加,PN的风险显著下降(OR:0.388,95% CI:0.200 - 0.753)。铜是多种酶的辅因子,参与细胞代谢、抗氧化反应和神经传导等关键生理过程,铜的缺乏可能导致这些过程异常,从而引发神经病变。
  - **铜摄入过量**:当饮食铜摄入达到或超过0.889 mg/d时,PN的风险开始上升(OR:1.129,95% CI:1.006 - 1.266)。铜过量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增加,自由铜离子在体内能催化自由基产生,从而加重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 **四分位数分析**:在饮食铜摄入的四分位数分析中,第一、第三和第四四分位数的PN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第二四分位数,具体的OR值分别为1.421、1.358和1.676,进一步证实了铜摄入对PN的影响。
 
  U型关系的潜在机制
- **线粒体功能**:铜是线粒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能量代谢和细胞呼吸过程。铜的缺乏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引发神经元死亡和功能障碍。
- **抗氧化防御**:铜在抗氧化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的辅因子,铜的缺乏会降低抗氧化能力,导致细胞遭受氧化应激损伤。
- **神经递质合成**:铜在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中至关重要,铜的缺乏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合成不足或释放异常,从而影响神经信号传递。
 公共健康意义
- **推荐铜摄入量**:研究结果提示人们在饮食中保持适当的铜摄入,以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推荐的铜摄入量约为0.889 mg/d。
- **食物来源**:铜的良好来源包括海鲜、全谷物、动物内脏、坚果和绿叶蔬菜,适量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维持体内铜的平衡,从而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局限性
- **横断面设计**: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限制了因果关系的评估,无法确定饮食铜摄入与PN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 **缺乏血清铜数据**:NHANES数据缺乏关于血清铜水平的信息,使得无法评估血清铜对PN风险的具体影响。
- **饮食评估方法**:饮食铜摄入的评估依赖于24小时回顾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个体的长期铜摄入水平,且不同地区同一食物的铜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饮食铜摄入与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U型非线性关系,强调了在饮食中保持适当铜摄入的重要性。推荐的铜摄入量约为0.889 mg/d,这一发现为营养干预提供了依据。然而,仍需进一步的纵向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些发现,并深入了解铜摄入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机制。这将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公共健康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