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微生物系的Alexander J. Meeske实验室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Diverse viral cas genes antagonize CRISP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斯氏李斯特菌(Listeria seeligeri)不同菌株中的潜在Acrs(Anti-CRISPR)蛋白进行了系统性的挖掘和功能评估,首次鉴定了11种新型Acrs蛋白家族,并且发现其中3种与I-B型Cas蛋白存在序列上的同源性。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种具有广谱抗CRISPR活性的新型Acr蛋白,这为理解Acrs蛋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基因编辑技术的活性调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研究团队基于斯氏李斯特菌建立了一个适合研究VI-A型CRISPR系统的可追踪模型。他们发现,斯氏李斯特菌的不同菌株中包含多种CRISPR系统类型,如I-B、II-A和II-C型,以及原噬菌体和质粒成分,这使得它们成为鉴定Acrs蛋白的理想模型。为了系统性地分析这些菌株中的潜在Acrs蛋白,研究者将四种CRISPR系统(I-B、II-A、II-C和VI-A型)分别克隆整合到54种斯氏李斯特菌菌株中进行外源表达。结果显示,约29%的VI-A型、77%的I-B型、36%的II-A型和39%的II-C型CRISPR系统活性被抑制,暗示存在Acrs蛋白的作用。
利用迭代式关联推定生信分析方法,研究者在斯氏李斯特菌中进行了数据挖掘和Acrs筛选,最终鉴定了11种新的Acr蛋白家族,其中大多数为李斯特菌及其相关噬菌体所特有。此外,三种Acrs蛋白与I-B型Cas蛋白存在序列同源性。例如,AcrIB3和AcrIB4分别与Cas5和Cas8b同源,并能够抑制I-B型CRISPR的功能。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AcrIB3能够取代Cas5组件,通过与Cas6的结合导致功能失活的Cascade复合物形成。而另一种AcrVIA2则与Cas3同源,尽管它不能抑制I-B型CRISPR功能,但却能显著抑制VI-A型CRISPR活性。AcrVIA2通过促进成熟crRNA的降解来实现这一功能。
除了上述发现之外,研究者还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在IMGVR病毒数据库中挖掘出了358种可能的Acrs蛋白。通过对一种特定的cas3同源蛋白的功能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长1128个氨基酸、能有效抑制VI-A、I-B和II-A三种CRISPR系统的蛋白——AcrVIA2.1,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且最广谱的Acrs蛋白。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不仅扩展了Acrs蛋白的种类,而且揭示了多种新的抗CRISPR机制,为深入探讨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免疫-抗免疫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