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肝硬化并发症中的肠道微生物群与代谢物特征: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新视角
2024-09-30 09:17  点击:2
  近期,韩国翰林大学肝脏与消化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临床分子肝病学》(Clin Mol Hepato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signatures in liver cirrhosis-related complications”的文章。研究揭示了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模式,这可能作为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
 
肝硬化的进展与其并发症的发生紧密相关于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尽管目前对于这种关联背后的因果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该研究旨在识别那些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相关的特定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特征。
 
研究人员利用V3-V4区段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194个粪便样本(包括52名健康对照者和142名肝硬化患者)中的肠道微生物组成。随后,从这194个样本中选择了51个(17个健康对照组和34个肝硬化患者),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LC-TOF-MS)对粪便代谢物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关注了静脉曲张、腹水、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细胞癌以及死亡等并发症的存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在肝硬化患者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细络菌(Alistipes)、瘤胃球菌(Ruminococcus)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数量显著增加。此外,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 ovatus)、共生梭菌(Clostridium cocleatum)、蒙古紧急芽孢杆菌(Bacillus mongolicus)、多种梭菌(Clostridium spp.)以及Hungatella uc等微生物与肝硬化的各种并发症有关联。基于上述微生物特征,诊断肝硬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ROCs)分别达到了0.863、0.733、0.71和0.69。而结合多种微生物标记物的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升至0.808和0.847。
 
代谢谱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的粪便中有五种代谢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这些代谢物作为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其AUROCs均超过0.880。研究进一步证明,肠道微生物群落与代谢产物的变化与MELD和CTP评分、AST、ALT、胆红素和γ-GT水平等临床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拓宽了针对特定肝硬化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的范围,也加深了我们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代谢产物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这些发现为未来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非侵入性方法的可能性。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