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DMD猴模型揭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早期致病机理
2024-09-26 09:15  点击:30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由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缺失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通常影响男性儿童。患者在2-4岁时开始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的症状,最终在青少年时期失去行走能力,并常因心肺功能衰竭在20-30岁左右去世。尽管近年来基因治疗取得了进展,但现有的动物模型无法完全模拟DMD患者的病情进展,导致对于疾病早期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
 
昆明理工大学的陈永昌、季维智团队与胡苹团队合作,在非人灵长类基因编辑和疾病模型构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8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培育了F1代DMD猴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展现与临床患者相似的病理变化,为深入研究DMD在各个疾病阶段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提供了可能。
 
  研究成果
 
陈永昌/胡苹/季维智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rofound cellular defects attribute to muscular pathogenesis in rhesus monkey model of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的研究论文。研究首次揭示了DMD早期阶段肌肉组织微环境和细胞组成的变化,特别是单核细胞群的动态变化,包括免疫细胞、成纤维/成脂肪祖细胞(FAPs)和肌肉干细胞(MuSCs)等。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团队详细解析了DMD早期阶段肌肉组织中单核细胞的变化,发现严重的细胞缺陷是导致早期肌肉组织病变和再生异常的关键原因。
 
  主要发现
 
1. **免疫细胞的增加**:在DMD早期阶段,免疫细胞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肌细胞生存环境恶化。这一发现提示,在DMD治疗中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关键环节之一。
 
2. **FAPs纤维化不依赖于TGFβ通路**:DMD猴模型显示,成纤维/成脂肪祖细胞的纤维化并不依赖于传统的TGFβ信号通路。这一发现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3. **肌肉干细胞功能缺陷**:研究发现,肌肉干细胞的功能缺陷导致了肌肉修复障碍。这表明,DMD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集中在开发细胞治疗或针对肌肉干细胞进行干预治疗。
 
  未来展望
 
这项研究为DMD的发病机制,特别是疾病早期的分子和细胞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揭示了免疫、纤维化以及肌肉干细胞在DMD早期的动态变化,为早期干预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基于这些发现的治疗方法,为DMD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通过建立更接近人类DMD的动物模型,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早期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这标志着我们在理解和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