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淫羊藿苷(ICT)抑制尿路上皮癌进展的新机制
2024-09-24 09:24  点击:3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姜昊文教授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caritin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urothelial cancer by suppressing PADI2-mediate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淫羊藿苷(ICT)通过抑制PADI2介导的组蛋白瓜氨酸化和中性粒细胞中ROS的产生,减少NETs形成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抑制尿路上皮癌(UCa)转移的新机制。
 
   研究发现
 
**体外实验**
 
ICT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有效抑制尿路上皮癌细胞(UMUC-3、T24、MB49)的生长和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IC50值分别为15.71、19.55和9.32 μmol/L,显示了对癌细胞的强大抑制作用。ICT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有所不同:在T24细胞中主要表现为S期停滞,而在UMUC-3和MB49细胞中则为G2/M期停滞。尽管ICT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效果有限,但其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体内实验**
 
在体内实验中,ICT通过口服给药显著抑制了C57BL/6J小鼠皮下和原位肿瘤模型的肿瘤生长。30 mg/kg剂量的ICT增强了细胞毒性T细胞(CTLs)和M1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同时降低了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和CTLA-4)及M2型巨噬细胞的水平,并促进了抗肿瘤效应分子(如IFN-γ、Granzyme B)的分泌。此外,ICT还显著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提示其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NET抑制**
 
ICT对NET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与ICT处理组小鼠的皮下肿瘤比较,NET标志物(如瓜氨酸化组蛋白H3和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显著降低。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PMA诱导的NET形成增强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而ICT有效逆转了这种效果。NET降解剂DNase I与ICT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体内实验进一步确认了ICT对NET形成的抑制作用。
 
**EMT调控**
 
ICT在上皮间质转化(EMT)中也发挥了调控作用。尽管ICT对EMT的抑制作用较温和,但当与NET降解剂联用时,EMT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ICT可以抑制N-cadherin的表达并增强E-cadherin的表达。此外,ICT还抑制了干性相关基因(如CD44、SOX2和OCT4)的表达,进一步验证了其对肿瘤干性的抑制作用。
 
**机制研究**
 
机制研究表明,ICT通过抑制PADI2的表达,减少肿瘤细胞内组蛋白瓜氨酸化,从而降低IL-6的转录,阻碍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进一步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ICT还抑制了PADI2介导的自杀性NETosis和NET形成,揭示了其抗癌机制的新视角。
 
**预后标志物**
 
研究还发现中性粒细胞标志物CD66b与尿路上皮癌的不良预后、肿瘤分级和病理阶段相关。虽然H3CIT单独作为预后指标效果有限,但CD66b与H3CIT的联合分析能够更好地预测肿瘤预后。术后血清中MPO-DNA水平升高的患者更易复发,提示中性粒细胞和NET相关成分可作为尿路上皮癌复发和进展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免疫治疗协同效应**
 
ICT与抗PD-1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这种联合策略在提升UCa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总之,本研究不仅揭示了ICT通过抑制NETs形成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来抑制尿路上皮癌转移的新机制,还为ICT作为潜在的UCa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