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病理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上的研究揭示了双歧杆菌BB1菌株(Bifidobacterium bifidum Strain BB1)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方面的新机制。该研究由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主导,展示了BB1菌株如何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路径,抑制促炎因子TNF-α诱导的肠道上皮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
研究通讯作者Thomas Y. Ma医学博士指出,寻找无毒性和患者友好的天然产品用于治疗炎性肠病(IBD)和其他与肠道渗漏相关的炎性疾病至关重要。炎性肠病患者的体内通常会出现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水平的升高,这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而BB1菌株被发现能够通过Toll样受体-2(TLR-2)信号途径,抑制NF-κB p50/p65的激活及MLCK基因的作用,从而防止由TNF-α引发的肠道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肠道细胞中的一个关键调控因子,在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PAR-γ激动剂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改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因此,BB1菌株可能通过PPAR-γ依赖的方式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渗透。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BB1菌株对于维护健康肠道屏障的独特作用机制,也为开发基于益生菌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有望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