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赵凌教授团队揭示狂犬病病毒M蛋白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新机制
2024-08-01 09:38  点击:14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赵凌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Lyssavirus matrix protein inhibits NLRP3 inflammasome assembly by binding to NLRP3”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狂犬病病毒(RABV)的M蛋白如何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来实现免疫逃逸,为狂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
 
狂犬病病毒作为一种典型的嗜神经病毒,其感染过程复杂且致命。病毒在感染初期需要成功逃逸宿主的先天性免疫,特别是NLRP3炎症小体这一关键防御机制,才能进一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引发疾病。赵凌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RABV M蛋白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RABV强毒株能够显著抑制树突状细胞中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而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病毒的M蛋白。M蛋白通过两个阶段的抑制机制来实现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首先,它抑制了NF-κB通路,从而阻碍了NLRP3炎症小体的启动阶段;其次,M蛋白与NLRP3的关键激活蛋白NEK-7竞争性结合NLRP3,直接阻断了其激活阶段。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蛋白的第158位丝氨酸是其与NLRP3互作的关键位点,这一位点在丽莎病毒属中高度保守。通过构建和拯救携带M蛋白158位点突变的重组RABV(rCVS-M-G158S),研究团队在小鼠感染模型中验证了这一突变能够显著增强病毒对NLRP3活化的抑制能力,从而提高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效率和致死率。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丽莎病毒属M蛋白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具体机制,也为狂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针对M蛋白或其互作位点的药物开发,有望打破病毒的免疫逃逸策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展现了华中农业大学在动物病毒学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赵凌教授和周明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以及隋保坤和赵剑清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为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的发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