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前列腺癌研究进展与挑战:聚焦RFX6与耐药性的新发现
2024-08-01 09:29  点击:40
  前列腺癌(PCa)作为全球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元凶,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不容忽视。2023年的数据显示,PCa占男性新发癌症病例的近三分之一,尤其是在欧洲、北美及南非地区更为普遍。尽管亚洲和北非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中国自2000年以来却见证了PCa发病率的急剧攀升,年增长率高达12.6%。
 
PCa的预后因病情而异,局部病例的五年生存率接近乐观的100%,而一旦发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五年生存率则骤降至约30%。这一现实凸显了深入探究PCa进展机制与治疗耐药性的紧迫性。
 
雄激素受体(AR)作为PCa的核心驱动因素,使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成为初期治疗的首选。然而,ADT的局限性在于其最终难以避免地导致CRPC的发生,此时治疗选择变得极为有限。尽管新一代AR靶向药物如enzalutamide已获FDA批准用于CRPC治疗,但耐药性问题依然严峻,极大地限制了治疗效果与患者预后。
 
耐药性的根源复杂多样,包括AR基因组突变、剪接变异及关键信号通路的改变等。此外,雄激素剥夺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和细胞可塑性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治疗难度。因此,开发更为先进且能有效对抗耐药性的AR靶向疗法成为当务之急。
 
近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Adv. Sci.》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RFX6在PCa进展与耐药性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通过FinnGen队列分析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确认了rs339331-RFX6/6q22位点与PCa风险的关联,并指出RFX6的异常表达通过影响AR信号传导与表观遗传重编程,促进了PCa的细胞增殖与转移。
 
具体而言,RFX6通过上调HOXA10基因,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进而促进EMT过程,加速了PCa的恶性进展。更重要的是,研究还发现减少RFX6的表达能够恢复耐药PCa细胞对enzalutamide的敏感性,为克服治疗耐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PCa进展分子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针对RFX6高表达肿瘤的创新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随着对RFX6在PCa中作用的进一步探索,我们有望解锁更多治疗潜力,改善患者预后,并推动PCa治疗进入新的阶段。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