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斯坦福大学研究揭示胰腺癌化疗耐药新机制,为治疗开辟新路径
2024-07-10 09:20  点击:26
 斯坦福大学研究揭示胰腺癌化疗耐药新机制,为治疗开辟新路径
 
胰腺癌,以其高侵袭性和治疗难度著称,尤其是其化疗耐药性,一直是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胰腺癌化疗耐药性与癌细胞周围组织的物理硬度和化学构成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这种耐药性实际上是可以逆转的,为开发新型胰腺癌疗法提供了宝贵的靶点和方向。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Sarah Heilshorn指出:“我们的研究发现,组织硬度的增加是胰腺癌细胞对化疗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较软的组织环境则能显著提升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这一发现不仅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药物研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研究团队聚焦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这是最常见的胰腺癌类型,其胞外基质(ECM)显著硬化。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特性对癌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创新的三维材料系统,能够模拟胰腺肿瘤和健康胰腺组织的生化与机械特性。他们利用这一系统培养来自胰腺癌患者的细胞,并观察其在不同基质环境中的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胰腺癌细胞的化疗耐药性与其所处的坚硬基质环境及高含量的透明质酸密切相关。透明质酸通过CD44受体与癌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基质的硬化效应。然而,当研究人员将这些癌细胞转移到更柔软的基质中,或阻断CD44受体的功能时,癌细胞的化疗耐药性显著减弱,恢复了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Heilshorn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胰腺癌化疗耐药性的新机制,即癌细胞通过CD44受体与坚硬基质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耐药性。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因为与其他癌症不同,胰腺癌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并未依赖常见的整合素受体。这一区别对于设计靶向药物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研究团队正在深入研究CD44受体及其激活后的生物学过程,以期找到破坏这一耐药机制的有效方法。同时,他们也在不断优化细胞培养模型,增加更多细胞类型以更真实地模拟肿瘤微环境,并探索基质硬度以外的其他机械特性对癌细胞行为的影响。
 
Heilshorn教授强调:“在开发化疗药物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癌细胞所处的基质环境。因为细胞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受其周围基质特性的影响。我们的研究不仅为克服胰腺癌化疗耐药性提供了新思路,也凸显了使用现实模型进行药物筛选和评估的重要性。”
 
这一研究成果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其他类型癌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对癌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创新疗法问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希望。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