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一直被视为减肥的良方,但筑波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却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急性剧烈运动会减少随后的非运动性身体活动和体温,进而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传统认知,而且为制定更有效的减肥运动计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成果以“Acute Vigorous Exercise Decreases Subsequent Non-Exercise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Temperature linked to Weight Gain”为题,发表在权威期刊《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上。
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运动能增加能量消耗,进而帮助减轻体重。然而,这项新研究却发现,高强度运动后,小鼠的身体活动和体温均显著下降,即便食物摄入保持不变,体重却有所增加。这背后的机制与应激激素皮质酮的昼夜节律紊乱有关。
皮质酮是一种在肾上腺皮质中产生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身体和精神活动水平的作用。其水平在睡眠过程中较低,醒来时达到峰值,形成明显的昼夜节律。研究团队推测,高强度运动可能打破了这一节律,导致身体活动和产热减少,进而影响了减肥效果。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团队进行了细致的实验。他们将小鼠分为三组:高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休息组,并监测了这些小鼠在运动前后的身体活动和核心体温。结果显示,高强度运动组的小鼠在运动后身体活动和体温均显著下降,且体重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高强度运动组小鼠的身体活动和体温之间的同步也被破坏。同时,研究还发现清醒时相对较低的血液皮质酮水平与较少的身体活动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了皮质酮昼夜节律紊乱对减肥效果的影响。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在制定减肥运动计划时,不仅要关注运动过程中燃烧的热量,还要关注运动后的身体活动水平和昼夜节律。未来的减肥策略可能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更好的减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