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重度抑郁症患者在接受安慰剂治疗后显示出最大的改善(dav=1.40),紧随其后的是广泛性焦虑障碍(dav=1.23)。惊恐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社交恐惧症、躁狂症、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症状的改善程度则依次递减,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改善效果最不明显(dav=0.59)。
研究人员通过精心设计的搜索策略,从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中筛选出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每种疾病选取了10项最新且质量上乘的研究进行分析。总共纳入了90项研究,涉及9985名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参与者。在参与者的性别分布上,不同疾病之间存在差异,如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的女性患者占比较高,而精神分裂症和PTSD的研究中女性占比则较少。
除了疾病种类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性别与安慰剂治疗的效应量之间存在关联。具体来说,研究中的女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效应量就增加0.0076。这一发现为理解安慰剂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验证主要分析时,研究人员采用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的标准化严重性评分(CGI-S),进一步证实了主要分析的结果。CGI-S的比较结果再次突出了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中显著的安慰剂效应。
对于ADHD患者的显著改善,研究人员表示这出乎他们的预料,因为之前的研究并未发现如此明显的改善。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较小改善,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该疾病的反复发作、预后不良以及患者受损的人际关系和扭曲的现实感知有关。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研究能作为精神疾病病因病原学探索的一个初步框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见解。通过更深入地理解安慰剂效应,医生们可能能够制定更精确的医疗决策,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