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居住区绿化与心理健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揭示新联系
2024-05-27 09:24  点击:1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田耀华团队,在近期发表于《自然·精神卫生》的一项研究中,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成年人数据,深入探讨了居住区绿化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之间的潜在关联,并揭示了其中的作用机制。
 
 这项研究共纳入了409,556名参与者,他们的中位年龄为58岁,其中52.4%为女性,且86.2%居住在城市地区。经过长达11.9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研究团队发现,有14,309例(3.5%)和16,692例(4.1%)的参与者分别被诊断为抑郁症和焦虑症。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些精神障碍患者更可能是女性,且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同时伴随着超重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为了评估居住区绿化程度,研究团队基于300m、500m、1000m和1500m缓冲区内红外波长的地表反射,计算了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区绿化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在300m缓冲区内,与NDVI最低的四分位数相比,NDVI最高的四分位数所对应的抑郁症和焦虑症风险分别降低了16%和14%。这一发现在不同大小的缓冲区内均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中介分析揭示了空气污染在居住区绿化与心理健康关联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PM2.5,这种细颗粒物在300m缓冲区内介导了高达52.9%的NDVI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以及76.9%的NDVI与焦虑症之间的关联。此外,其他空气污染物如NO2、NOx、SO2和O3也表现出一定的中介效应。
 
  除了空气污染,研究还发现其他因素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例如,居住区与海岸、工厂、医疗场所的距离,工厂、医疗和休闲场所的密度,睡眠时间,冬季户外活动时间,以及社交活动等因素都显示出显著的中介效用。
 
 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居住区绿化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保护效应在老年人和男性中更为显著。这一发现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更有效的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策略提供了依据。
 
 总之,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为理解绿色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强调了长期居住在绿色环境中对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