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高效识别痴呆风险,助力我国老年健康筛查新策略
2024-04-11 09:04  点击:118
   2022年,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徐欣团队携手阿里巴巴达摩院,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们共同研发的全球首创智能化认知筛查工具——DCS(Digital cognitive screener)。这款工具基于语音识别技术,采用机器人对话形式收集语音数据,并运用先进的AI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来评估参与者的认知状况,从而预测其痴呆风险。
 
  当年,徐欣团队在杭州的多个社区进行了试点研究,筛选出103名老年人接受DCS筛查。结果显示,筛查完成率高达93%,且测试时间仅需5.1至7.3分钟。通过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比,团队发现DCS能有效识别出痴呆高风险人群,具有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大规模推广的潜力。
 
  近期,经过迭代优化的DCS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徐欣团队在杭州拱墅区大规模抽取了11186名年龄超过50岁的参与者进行新版DCS测试。令人振奋的是,新版DCS的筛查完成率提升至97.5%,测试时间平均仅为5.9±0.8分钟。
 
  在随后的验证队列中,DCS展现了对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出色检测效力,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高达0.95和0.83。成本分析进一步显示,与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相比,DCS能节省16.2%至36.0%的时间人力成本,非常适合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大规模应用。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上。作为世界上痴呆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医疗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预计到2050年,与痴呆相关的医疗和社会护理费用将急剧增加。因此,早期开展痴呆筛查对于降低医疗成本、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数字痴呆筛查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筛查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数字筛查工具往往需要专业人员在场,且对操作设备有一定要求,这对于文化水平较低、视力受限或身体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针对这一问题,徐欣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了可语音对话的DCS。该工具通过机器人对话形式,自动收集参与者的音频数据,并通过AI技术进行分析评估,无需专业人员在场,操作简便。
 
  在实际应用中,徐欣团队发现,尽管DCS在识别普通话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于方言的识别仍存在一定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团队进一步研发了端对端模型(MMU),该模型无需将语音转录为文本,可直接对语音进行识别,从而显著提高了DCS的整体评分准确率。
 
  新版DCS的大规模测试结果显示,其筛查效力和管理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不仅筛查完成率高,而且测试时间短,对于痴呆症和MCI的检测效力也非常出色。此外,与传统筛查工具相比,DCS还能显著节省时间人力成本,提高筛查效率。
 
  徐欣团队表示,在中国老年人中大规模实施DCS将是一种实用且高效的认知筛查策略,有助于减轻我国与痴呆相关的医疗负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DCS有望在未来成为社区中广泛应用的痴呆和MCI筛查工具,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