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贾伟、郑晓皎及复旦大学刘铁民等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了题为“Gut bacteria-driven homovanillic acid alleviates depression by modulating synaptic integr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肠道细菌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肠道细菌产生的自身荧光物质高香草酸(HVA)可作为关键生物标志物,通过无标记成像新方法揭示神经干细胞激活状态。
研究团队在抑郁症患者和小鼠抑郁症模型中观察到肠道细菌种类减少,其中包括长双歧杆菌和肠道罗斯拜瑞氏菌。虽然肠道罗斯拜瑞氏菌本身并不直接产生HVA,但它通过提高长双歧杆菌的丰度,间接促进了HVA的产生。这一发现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群在调节肠道神经递质产生方面的协同相互作用。
为了验证HVA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潜力,研究团队给慢性不可预测的轻度应激(CUMS)和皮质酮(CORT)诱导的抑郁症小鼠模型服用HVA、长叶曲霉或肠肠曲霉。结果显示,这些处理均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
机制上,研究团队发现HVA通过防止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SQSTM1/p62蛋白过度降解,保护海马神经元突触前膜,从而抑制突触自噬死亡。这一发现揭示了HVA在调节突触完整性中的重要作用,为抑郁症的潜在新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见解。
此外,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无标记成像新方法,利用神经干细胞的自身荧光特性来区分静止和激活状态。这种方法具有非破坏性、活细胞和无标记的优点,有望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综上所述,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肠道细菌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无标记成像方法,为神经干细胞激活状态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这些发现为抑郁症的潜在新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启示,有望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