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揭示了食物摄入模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进餐时间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强调了保持规律进餐的重要性。
在这项针对103,389名参与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了进餐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些参与者中有79%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2岁。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考虑了多种混杂因素,包括社会人口因素、饮食营养质量、生活方式和睡眠周期等。
研究结果显示,一天中第一餐的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较晚吃第一餐(如不吃早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每推迟一小时吃第一餐,风险就会增加6%。这意味着,上午9点吃第一餐的人比上午8点吃第一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高出6%。
此外,研究还发现晚吃最后一餐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晚上9点以后吃最后一餐与晚上8点之前吃东西相比,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28%。
值得注意的是,较长的夜间禁食时间与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这进一步强调了在一天中保持规律进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较早的时间吃第一餐和最后一餐。
尽管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研究人员强调,这些结果需要在其他队列中并通过更多不同设计的科学研究进行验证。此外,养成早吃第一餐和最后一餐的习惯,并延长夜间禁食的时间,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的发现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了解进餐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关于如何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维护心血管健康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