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84名转移性TNBC患者的术前活检标本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参与了一项评估阿替利珠单抗+卡铂治疗效果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化疗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tsMHC-I水平高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而tsMHC-I水平低的患者无法从引入的免疫治疗中额外获益。
为了了解tsMHC-I如何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研究者们对314例不同乳腺癌亚型的患者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分析,发现TNBC肿瘤具有高度tsMHC-I异质性。随后,他们利用小鼠实验观察tsMHC-I异质性对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研究者们给小鼠注射不同比例的tsMHC-I过表达、tsMHC-I表达缺失的肿瘤细胞,以模拟肿瘤微环境内不同程度的tsMHC异质性。结果发现,相比于tsMHC-I表达均匀(一致极低或极高)的区域,tsMHC-I异质性(50%表达缺失,50%过表达)的肿瘤微环境区域能够以IFN-γ依赖性的方式,招募更高水平的自然杀伤细胞(NK)浸润。这意味着,tsMHC-I异质性虽然对T细胞可能不是个好消息,但是给了NK细胞潜入的机会。
然而,NK细胞在肿瘤内也并不能完全施展拳脚。NK细胞和T细胞上表达有抑制性受体NKG2A,与肿瘤细胞表达的HLA-E蛋白结合后产生免疫抑制信号。与对照正常组织相比,肿瘤浸润NK细胞和T细胞上的NKG2A表达明显增加。
于是,研究者们采用靶向NKG2A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Monalizumab)进行治疗。乳腺癌小鼠模型(EMT6)实验结果显示,NKG2A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未能改善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或抑制肿瘤生长,而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完全缓解率为30%。另一种乳腺癌小鼠模型(E0771)实验结果与之一致。经检测,治疗后的第三天时,接受NKG2A抑制剂单药治疗或者与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小鼠,肿瘤浸润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毒性增强,但在治疗第七天时只有接受联合治疗的小鼠肿瘤浸润NK细胞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另外,接受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小鼠,只检测到肿瘤浸润T细胞毒性增强,NK细胞则没有。这说明,抑制NKG2A和抑制PD-L1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在激活T细胞的同时,唤醒大量潜藏在tsMHC-I异质性肿瘤微环境中的NK细胞。
最后,研究者们评估TNBC患者的tsMHC-I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发现,TNBC肿瘤内tsMHC-I水平与CD8阳性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但与NK细胞浸润没有线性关系。与小鼠实验相符,tsMHC-I异质性(指tsMHC-IHET)的肿瘤区域具有相对最高水平的NK细胞浸润,以及中等水平的CD8阳性T细胞浸润。他们将患者肿瘤组织中tsMHC-IHET区域占比超过85%,定义为高丰度tsMHC-I异质性。并发现,在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患者中,tsMHC-I异质性丰度高与更好的无进展生存期密切相关,而与化疗单独治疗的效果无关。不仅如此,具有高丰度tsMHC-I异质性的患者肿瘤浸润NK:T细胞比例较高,意味着抑制NKG2A的治疗策略可能对这些患者更为有效。
总而言之,Justin M. Balko等人发现,tsMHC-I异质性会导致免疫细胞浸润模式改变。tsMHC-I异质性在阻挠T细胞获取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发挥杀伤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致命弱点即招募大量NK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这项研究成果展现了NK细胞用于改善免疫治疗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