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复宏汉霖与宜联生物合作开发的两款抗体偶联药物获得NMPA临床试验批准
2023-10-30 09:35  点击:48
  复宏汉霖(2696.HK)宣布,他们与宜联生物合作开发的两种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注射用HLX42和注射用HLX43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试验批准,拟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这是复宏汉霖首批步入临床开发阶段的ADC创新药。目前针对PD-L1靶点开发的ADC产品较少,HLX43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靶向PD-L1的ADC产品。此外,公司管线中多款ADC/AXC候选药物正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在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研究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EGFR的突变或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重要靶点。尽管多款EGFR抗体和第三代EGFR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在肿瘤治疗中取得广泛成功,但对于因耐药而导致的标准治疗失败或治疗后复发的肿瘤患者,仍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近年来,随着ADC技术的快速发展,ADC药物的开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靶向EGFR的ADC药物有望克服现有靶向EGFR治疗的耐药机制,为更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注射用HLX42由高度特异性的人源化IgG1 EGFR抗体分子、可裂解的新型连接子-荷载毒素偶联制备而成,其药物抗体比(DAR)约为8。其中,HLX42的荷载毒素 是一种新型DNA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造成DNA双链断裂,阻断DNA复制,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静脉输注后,HLX42的连接子-毒素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裂解释放,具备较强的旁观者杀伤效应,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HLX42较同类ADC产品具有更大的治疗窗口,增强ADC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效果。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一类跨膜蛋白,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它可通过与程序死亡受体1(PD-1)结合启动T细胞程序性死亡,使肿瘤细胞获得免疫逃逸。近年来以抗PD-1/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促进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高速发展,成为肿瘤患者各线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部分PD-L1阳性患者对该疗法无响应,或者出现耐药。鉴于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三阴性乳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多种癌种中均有表达,且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限,因此PD-L1在作为免疫检查点之外,还具备开发PD-L1靶向ADC药物的潜力,有望为无法从PD-1/L1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方案。
 
  注射用HLX43由高度特异性的人源化IgG1 PD-L1抗体分子、可裂解的新型连接子-荷载毒素偶联制备而成,其药物抗体比(DAR)约为8。其中,HLX43的荷载毒素是一种新型DNA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小分子抑制剂,通过造成DNA双链断裂,阻断DNA复制,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静脉输注后,HLX43的连接子-毒素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特异性裂解释放,具备较强的旁观者杀伤效应,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HLX43较同类ADC产品具有更大的治疗窗口,增强ADC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效果。
 
  兼具抗体分子的高度靶向性和细胞毒素的强大杀伤力,注射用HLX42和注射用HLX43在非临床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在第三代EGFR TKI(奥希替尼)或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及结直肠癌肿瘤模型中,注射用HLX42显示出肿瘤杀伤效果。在抗PD-1单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三阴性乳腺癌、鳞状细胞癌等肿瘤模型中,注射用HLX43显示出良好的肿瘤杀伤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注射用HLX42及注射用HLX43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已同步入选2023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壁报展示。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