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研究表明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与更低的心脏病风险有关
2023-02-16 09:17  点击:65
  最近,来自英国Huma医疗公司、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大规模研究表明,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与更低的心脏病风险有关。
 
  这项研究包括了2006年至2010年间在英国生物银行招募的88026名参与者。他们的年龄在43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58%为女性。
 
  研究小组让参与者佩戴腕上的加速计,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身体状况进行测试,以收集他们在七天内入睡和醒来所需的时间。他们接受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包括心脏病、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短暂性缺血。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间、睡眠不规律(没有固定的睡觉时间或起床时间的人)、自我报告的睡眠类型(早睡或晚睡)、吸烟、体重指数、糖尿病、血压、血液胆固醇和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研究小组分析了睡眠时间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3172名参与者(3.6%)发生心血管疾病。在午夜或更晚睡觉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最高,而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睡觉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最低。进一步的性别分析表明,入睡时间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相关性更强。
 
  具体来说,与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的人相比,在12点或12点之后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5%,在11点到12点之间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12%,在10点之前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4%。
 
  领导这项研究的大卫·普莱恩斯说,研究表明人们入睡的最佳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偏离了这个时间,就会对健康有害。最严重的风险是在午夜12点之后入睡,这可能是因为睡得太晚或第二天起得太晚,从而降低了看到晨光的可能性。或者第二天正常起床,睡眠不足,会影响生物钟。
 
  该研究还发现,女性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更强的联系,但原因尚不清楚。内分泌系统对昼夜节律紊乱的反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也可能是参与者年龄较大,绝经后妇女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已经增加,因此就寝时间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可能没有性别差异。
 
  最后,研究小组表示,虽然这些发现并没有显示因果关系,但它们确实表明,就寝时间是一个潜在的独立心血管风险因素如果这些发现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那么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可以作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低成本公共卫生目标。
发表评论
0评
推荐阅读